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为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第一任务,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期待的重要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要求,推进教育现代化才是目的。
关键词:深化 培养 促进 综合改革 全面发展
过去的教育改革为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教育发展总体进入全球中等水平。但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改革同样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藩篱,形成多种问题倒逼态势,若不深化综合改革,教育系统难以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今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仅要着力破除制约自身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而且还要与其他社会领域改革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通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更好地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只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才能更好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革政府教育管理方式、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实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黑龙江优秀精神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探索和创建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主动参与的新型德育协作机制,着力构建符合国家要求具有龙江地域特色、大中小学有机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切实改进体育工作,实施学生体质升级促进计划,进一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突出冰雪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养成学生一辈子锻炼身体的习惯。加强美育工作,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加强学生体育、美育体系,形成义务教育阶段多样化、高中阶段专项化、大学阶段专业化的体育艺术教育模式,建立完善符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评价体系和保证艺体特色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推进课程改革,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体现到课标、教材以及*评价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高校课堂讲座、研讨会、报告会、论坛讲座及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健全完善*倡廉制度体系。
二、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逐步提高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整合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初中校舍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坚持“倾斜薄弱、促进均衡”的原则,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完成858所农村中小学“小火炉”改造。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加快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间的差别。推进学区制、联盟式、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改革,鼓励建立学校联盟,帮扶组建教育共同体,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综合有效治理择校热问题。开展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试验,探索推行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降低*难度,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均衡配额到校比例。同时,要注重农民工子女教育,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二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采取投入建设和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实现90%的义务教育学校接入宽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覆盖50%的义务教育学校班级、全省50%的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龙学网”为依托,建设全省统一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助学工作。逐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国家已经实现90%中职学生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费。完善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力争到2015年将学前教育资助比例提高到15%。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四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理违规收费、课业负担过重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破解乱补课及择校难题,解决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存在的大校型、大班额等突出问题。
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探索建立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体制改革。落实幼儿教师编制配备标准,健全公办园机构编制核定、补充制度。加强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指导,扭转“小学化”倾向。
二是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改革。系统总结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施普通高中达标学校建设工程,建设全省普通高中网络课程及资源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多元评价机制,按照教育部部署,在高校招生中逐步纳入高中学业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研究制定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适当提高收费标准。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使职业院校符合条件毕业生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全面推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四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高校章程制定、核准工作,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高校分类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类评估标准和政策体系。坚持“引育并举”,重点引进、培育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扩大基础拔尖人才和各类卓越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实施范围,稳步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深化高职招生*改革,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落实好国家关于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措施。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建设一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级协同创新培育中心,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努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这既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树立教育系统良好形象的现实需要。要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上下功夫。舆论氛围好不好,关键在引导。要更好地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准确解读教育改革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改革焦点难点,提高宣传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在扩大新闻宣传覆盖面上下功夫。建立覆盖报刊、广播、电视、新兴媒体在内的教育新闻宣传大格局。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教育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发挥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的独特优势,研究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让更多主流舆论和正面信息上网传播,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要在提高舆情应对能力上下功夫。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定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要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尽早发出正面声音,争取第一落点。通过扎实有效的舆论引导,最大限度凝聚改革的正能量。
总言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赋予我们崇高的使命、重大的责任。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谱写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开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